2005/08/27 | 读书的境界--之七
类别(文苑博采) | 评论(0) | 阅读(25) | 发表于 14:16
黄山谷说:“人不读书,则尘俗生其间,照镜则面目可憎,对人则语言无味。”细品其言,颇有道理。但社会生活丰富多彩,读书人的情况也各有不同,其读书的方法和境界也是因人而异。
  享有盛誉的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是学术界的老前辈,终身读书、著书。老先生读书讲究三个要点:一是“去粗存精”。中国的书那么多,浩如烟海,一辈子也读不完。一个人读什么,不读什么,要根据各人的需要和专业来筛选。二是“由博返约”。我们研究一门学问,不能只限定在那一门学问的书才读。如果不读别的书,只限于读自己的专业书是很不足取的,因为你涉猎的知识面太窄了。如搞汉语史的,除去汉语史的书要读,还要读历史、文学、哲学。读书多了,才能“由博返约”。三是“厚今薄古”。这是“因为前人的书,如果有好的,现代人已经研究并加以总结发挥了。我们念今人的书,古人的书也包括在里边了”。所以,读书要“厚今薄古”了。我反复咀嚼着先生的话语,感觉这才是读书的真谛。
 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对于读书更有自己的独特见解。先生认为,书需要精读。读书并不在多,最重要的是选得精,读得彻底。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,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;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,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千遍。“旧书不厌百回读,熟读深思子自知。”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。朱光潜先生说:“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,如暴发户炫耀家私,以多为贵。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,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。”这话深入浅出,说得何其精辟!
  读书界都知道著名作家孙犁先生读书有三不读:一是言不实者不读,二是常有理者不读,三是文学托姐们的文章不可读。孙犁先生说:“今人之文章,文集多矣,余择善而从。”还说:“农村有句俗话,儿多不如儿少,儿少不如儿好。可以移其于读书,儿少、儿好,反可以得济。书的道理也相同。”此话说得既通俗,又深邃。
  有人说,读书可以提高人,从野蛮到文明,从庸俗到崇高。也有人说,读书可以治愚,从无知到有知,从愚昧到聪颖。殊不知,读书尚需境界。越是知识更新快的时代,读书就越有讲究。只有读书有了讲究,才能获取知识,才能做好学问,才能做成大事业。越是需要知识的时代,读书也就越需要境界。有了境界,读书也就去掉了浮躁之气。
0

评论Comments

日志分类
首页[62]
中华医学[14]
菩提甘露[11]
文苑博采[37]